領導車來了,干部疾步過去,彎腰開車門,滿臉堆笑;在田間,干部叼著煙,一會雙手叉腰,一會用手指著老百姓,大呼小叫;在餐館門口,干部吃完飯,走出來,手捏牙簽,當街剔起了牙齒……(4月11日 新華網)
去年10月,四川彭山縣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先行先試活動啟動后,通過座談、調查、走訪等方式,進行了民意調查,收集問題和建議1700多條。其中,群眾反映最集中、最反感的,是一些干部身上“官氣”較重。
針對此,2月25日,四川彭山縣下發《彭山縣黨員干部“去官氣”具體要求》(以下簡稱《要求》),全縣公開了不準在公眾場合剔牙齒等在內的“十個不準”,并且還鼓勵群眾以拍照、短信等方式舉報,凡有違者,將被教育糾正甚至紀律處理等。
其實,通過明文規定來去除為官者身上的“官氣”無可厚非,然而就禁“剔牙”這一條,筆者頗有不解。眾所周知,“剔牙齒”本是日常生活中最為普通的日常行為。試想一下,不可能每個人都有一口完美無缺的好牙,用餐完畢之后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塞牙的情況。所以,在飯后利用牙簽剔牙是再為尋常不過的事情,這基本上是無傷大雅之事。
可如今,不知從何時開始,剔牙的行為卻“慘遭意外”的被列入了“官氣”之列。不僅如此,隨之而來的竟然還明文規定不準在公眾場所剔牙齒。然而,何為“官氣”,百度得知是指官僚主義作風。《辭海》對“官僚主義”的解釋是:“指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做官當老爺的領導作風。如不深入基層和群眾,不了解實際情況,不關心群眾疾苦,飽食終日,無所作為,遇事不負責任;獨斷專行,不按客觀規律辦事,主觀主義地瞎指揮等。有命令主義、形式主義、文牘主義、事務主義等表現形式。綜上所述,實在未能查證“剔牙”行為有任何官氣之嫌。
現如今,中央各項禁令之下,對為官者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經之路。然而,如此禁止“剔牙”的除官氣,實在是有些矯枉過正。說到底,為官者還原社會之時也只是一名普通的群眾,難道連“剔牙”的權利自由都沒有?如果真是這樣,實為滑稽之談!如此為之,怎能不惹上形式主義之嫌?
最后,在筆者看來,黨員干部因為姓“公”,所以承擔了更多的社會責任,因而對他們的言行舉止予以更多的規范和約束自然也就無可厚非的。但是,在制定規范之時,也別忽略了他們本該擁有的權力和低估了他們本該擁有“能力”。倘若不切實際的一味“高標準嚴要求”,恐怕要想最終達到使他們擁有更高的政治覺悟以及思想覺悟勢必會得不償失。(方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