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萬圣節臨近,美國合作伙伴最后一批訂單順利抵達目的地,浙江義烏做玩具加工業務的電商小王終于可以睡個踏實覺。為了順利完成這筆200萬的訂單,小王的作坊需要馬上開工,但流動資金出現缺口。在朋友的推薦下,小王選擇了宜信普惠商通貸的借款服務,不出兩天便補足近百萬資金缺口。“完成美方這個訂單,我們就能打開整個美國市場,圣誕節訂單也陸續開工了”。
近年來國家鼓勵電子商務發展,國內大小電商幾十萬。電商在虛擬平臺上流通貨物,遇到資金缺口的時候,沒有實物抵押,很難從銀行借到錢,大部分電商都會找朋友周轉。但是趕上圣誕節、萬圣節、感恩節等扎堆的時候,各家都有訂單,朋友間的資金周轉就特別困難。
“電商有Data(數據),所以我們宜信普惠商通貸和亞馬遜、eBay平臺上幾十萬商家合作,只要平臺愿意授權給我們使用過去在這個平臺之上積累的數據,可以通過大數據風控模型分析過去幾年的交易信息,實時算出電商信用;同時,我們還會通過爬蟲抓取、搜集網店獲得的上下游評價等信息。”在近期出版的《互聯網金融十二講》中,宜信公司CEO唐寧表示,用數據做實時授信是商通貸重要的科技手段。
業內專家表示,這樣利用大數據授信的場景跟傳統金融是非常不一樣的,通過金融和科技的完美結合,讓更多的“長尾”客戶享受普惠金融服務,成為宜信普惠發展的商業邏輯。
2015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時隔一個月,國務院又發了第二個文件《關于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這兩個文件出來以后,大數據問題引起了廣泛關注和重視。
2016年9月5日在G20會議上,萬眾矚目的高級別的指引性文件《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發布,倡導利用“數字技術”推動普惠金融發展,激發各界對“數字技術”的關注。
數據技術毫無疑問是金融創新的代表,傳統金融機構都在布局通過大數據來實時授信,以應對普惠客群“快”和“普”的需求。宇宙第一大行中國工商銀行這些年來,也一直把大數據和信息化建設作為自身發展的三大戰略之一。
“人人有信用 信用有價值,宜信普惠支持有借款需求的客戶把自己的數據、用戶和流量變現為信用價值。”為了讓更多的信息變現為“信用價值”,2014年宜信公司推出了基于大數據的金融云服務平臺,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板塊,就是大數據實時風控。
宜信普惠負責人表示,宜信普惠大數據實時風控平臺結合了用戶申請數據、用戶授權數據、第三方數據、互聯網海量數據等不同數據源。并通過實時風控平臺的核心技術和算法,包括知識圖譜,風控模型和反欺詐技術等強大的數據整合和計算技術,有效分析客戶的信用狀況和欺詐風險、實時估計授信額度和檢測欺詐風險等。
知識圖譜的作用是將爬蟲從互聯網獲取的個人和企業的數據結構化,結合其他數據源,搭建涉及到不同領域、層次、類別、屬性、關系等的不同體系結構,自動分析進件的風險點,最后通過搜索引擎技術為企業和個人提供風險數據查詢。宜信普惠對每一種不同的數據源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比如結構化的數據不需要處理,半結構化數據采取模板抽取的方式,非結構化則通過一些規則,把電話號碼、手機號,把單位信息進行深挖,為人工或者機器決策提供信息支持。
基于上述技術的成熟,宜信普惠2015年推出面向大眾借款人的“極速模式”,數字普惠金融的覆蓋半徑進一步擴大。2015年12月,宜信旗下宜人貸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為中國互聯網金融第一股,2016年,宜信成功當選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常務理事,在促進互聯網金融行業健康發展進程中持續發揮重要作用。
相信在大數據技術等金融科技的支撐下,宜信普惠成為“數字普惠金融”落地的橋頭堡,讓更多的客戶變現信用價值,用“第一桶金”撬動實體經濟的發展和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