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學率隊赴井岡山參加2014年“井岡情·中國夢”全國大學生暑期實踐季專項實踐活動
7月19日,經過了前三天在八角樓、黃洋界、毛澤東舊居等地的現場教學和重走紅軍挑糧小道、學編紅軍草鞋、做紅軍餐的體驗教學。海南大學學子們開始了他們的自主調研之路。
重溫革命故事,洗禮升華靈魂
前三天的經歷對于海大學子來說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課堂教學中,余伯流教授用他的所學與親身經歷生動地詮釋了井岡山精神,“以史鑒今,資政育人”永記于心。胡玉春研究員的《毛澤東的調查研究與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專題講座給大學生們闡明了社會實踐的方法:唯有深入社會和群眾,進行社會實踐,才有機會去探索認識社會;沒有正確的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正確的調查是基于對民生民情的正確把握和對當前形勢的正確把握;選擇正確的調研對象、地點是調研成功關鍵所在。
戶外實踐,走進革命舊地,感受革命氣息。八角樓的林立、領袖峰的巍峨、黃洋界的雄偉盡顯歷史的厚重。毛主席舊居里讀書看報的讀書石似時時刻刻告誡現代的人們要閱讀。飯可一日不吃,覺可一日不睡,書不可一日不讀。然而今天的人們卻少有這樣的覺悟。現代社會的功利主義和消費主義導致人們的文化需求減少,加上社會生活壓力大,每個人要為自己的生存而奮斗,很多中國人似乎已無太大的熱情去讀一本好書。一個民族不閱讀是很可怕的,中華民族不可不讀書,中國的青年更不可不讀書。最深刻的是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之行。基地老師沉重凝練的解說敲打著每個人的心靈。青山一旦埋忠骨,史冊千秋注英明。我們深感革命之路艱辛,革命前輩的鮮血染紅了歷史,他們用尸骨鋪了一道通向今日的幸福生活的道路。
體驗教學活動,海大學子重走了朱毛挑糧小道,走進農戶自做紅軍餐。7月17日中午,海大學子們在農家自己做午飯,體驗“自力更生,豐衣足食”、體驗“軍民一家親”。挑糧小道上,崎嶇的山路,烏云壓山。帶隊老師沒有設限,想走多少走多少。但是,沒有人偷懶,壯志凌云風雨襲,懷揣夢想熱血沸。
塑造紅色旅游,強化社會主義
三天的實踐為以后的調研奠定了良好的基礎。7月19日,海大學子開始了自主調研。
在來到井岡山之前,海大學子確定了本次調研的主題是紅色資源開發運用策略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井岡山作為我國最著名的紅色革命根據地,具有極高的社會影響力,其思想、精神、文學價值不可小覷,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風景更是造就了不凡的紅色旅游價值。而如何將紅色資源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結合,將井岡山旅游資源的教育意義發揮到最大,是此次社會實踐的重點。
除了課題論文的撰寫,海南大學的學生們還制作了以井岡山旅游景點為素材的微集。打造新穎的旅游紀念品,宣揚井岡山精神。
據悉,全國有幾十個高校參加2014年“井岡情•中國夢”全國大學生暑期實踐季專項實踐活動。智慧和力量在這里云集,每支隊伍都是由學校的精英骨干組成,他們干勁十足,躍躍欲試,期待能為自己的學校爭光。所以肩負在海大學生身上的擔子還是很重的,讓我們一起為海南大學的學生們加油!
【微體會】
海南大學仲婉寧:紅色熱血,筑夢青春;井岡精神,引吭高歌。走進這美麗的井岡山,感受到的不僅是大自然的呼喚,更被那傳奇的革命歷史所深深震撼。讓我們在這革命圣地接受靈魂的洗禮,得以精神的升華。井岡山精神讓我相信,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海南大學林羅添驥: 八面凌空,千百里、漫山杜鵑。眼望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海納百川中國夢,大道致遠井岡情。逐夢路,注定艱難險,大步前!無大路,尋幽徑;碎石亂,巨木橫。長扁擔,重走挑糧小路。壯志凌云風雨襲,笑談夢想熱血沸。待天明、曲徑通幽處,指蒼穹。
海南大學張凡:要說長路漫漫,不敵井岡精神萬里傳。領袖峰重振雄風,揚起革命號角。大井毛主席故居,指點江山。革命烈士陵園,用鮮血筑起新中國。不同的體驗,不同的精彩。我為紅軍編草鞋,喜笑顏開樂呵呵。井岡山,美麗的地方,是對青年的號召。
(記者:翟笑冰)